4公司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公司动态  -> 公司动态

东莞金属材料生产时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?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东莞市鑫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7-29
  ​东莞金属材料生产(涵盖冶炼、轧制、锻造、焊接、热处理等全流程)涉及高温、高压、机械运转、化学品使用等高危环节,安全注意事项需覆盖 “人员防护、设备操作、工艺控制、环境管理” 四大维度,具体如下:
东莞金属材料
一、人员安全防护(避免直接伤害)
金属材料生产现场存在高温烫伤、机械碾压、金属飞溅等风险,人员必须做好 “物理防护” 和 “操作规范” 双重保障。
1. 个人防护装备(PPE)强制佩戴
基础防护:
工作服:穿阻燃、耐磨的棉质或帆布工作服(避免化纤材质,高温下易熔化粘皮肤),袖口、裤脚需收紧(防止金属碎屑进入);
防护鞋:穿防砸、防刺穿安全鞋(鞋底含钢片,鞋面抗冲击,避免被掉落工件砸伤或尖锐金属扎伤);
防护帽:戴硬质安全帽(冶炼、轧制车间需防高温辐射款,内衬隔热层),长发需盘入帽内(防止卷入旋转设备)。
专项防护(按岗位):
焊接 / 切割岗位:戴焊接面罩(防弧光和金属飞溅)、阻燃手套(耐高温,防焊渣烫伤);
冶炼 / 热处理岗位:戴隔热面罩(防高温辐射和熔渣喷溅)、隔热手套(耐 500℃以上高温),必要时穿隔热披肩;
打磨 / 抛光岗位:戴护目镜(防金属粉尘和碎屑入眼)、防尘口罩(N95 及以上,防金属粉尘吸入)。
2. 人员行为规范(避免人为失误)
禁止在车间内嬉戏、追逐(防止碰撞设备或跌入操作坑);
不随意触碰设备旋转部件(如轧机滚筒、传送带)、高温工件(刚出炉的钢坯温度可达 800-1200℃,1 米内即可造成烫伤);
进入受限空间(如轧机底部、熔炉检修通道)需 “双人监护”:一人操作,一人在外观察,随身携带应急通讯设备(如对讲机);
接触化学品(如热处理用淬火油、酸洗用硫酸)前,必须熟悉 MSDS(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),按流程佩戴防化手套、护目镜,禁止用手直接接触。
二、设备与机械操作安全(防止机械伤害)
金属材料生产依赖轧机、锻压机、切割机等大型设备,机械运转时的挤压、剪切、卷入风险极高,需严格规范操作。
1. 设备启动前检查
安全装置有效性:
急停按钮:每台设备的急停按钮(红色、突出设计)必须 “一按即停”(测试时按下后,设备动力立即切断,无延迟),且位置在操作手可及范围内(如轧机操作台、锻造机控制面板);
防护栏与防护罩:旋转部件(如电机轴、传送带滚轮)必须加装防护罩(网格间距≤5mm,防止手指伸入);压力设备(如液压机)的操作区域需设防护栏(高度≥1.2m),非操作人员禁止入内;
联锁装置:如锻造机的 “双手启动按钮”(必须双手同时按下才启动,防止单手操作时另一只手在模具内),测试时遮挡任一按钮,设备应无法启动。
设备状态检查:
机械部件:轴承无异响(用听针检查)、螺栓无松动(如轧辊固定螺栓,用扳手确认扭矩);
动力系统:液压 / 气动管路无泄漏(观察接头处是否有油液、气体渗出),压力显示正常(如液压机工作压力应在额定范围,不超上限)。
2. 设备运行中规范操作
禁止 “超负荷运行”:如轧机轧制厚度超过设计上限(易导致轧辊断裂)、锻压机冲压工件重量超过额定载荷(可能引发设备倾覆);
禁止 “违章操作”:如用手直接推送工件进入轧机(需用专用推杆)、在设备运行时清理碎屑(必须停机并挂牌 “禁止启动”);
关注 “异常信号”:运行中若出现异响(如金属摩擦声)、振动加剧(设备振幅超过 0.5mm)、温度骤升(轴承温度超过 80℃)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待设备停稳后排查,禁止 “带病运行”。
三、工艺环节安全控制(针对高温、化学品、粉尘)
金属材料生产的核心工艺(冶炼、热处理、焊接等)存在高温爆炸、化学品腐蚀、粉尘中毒等风险,需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操作流程。
1. 高温作业安全(冶炼、轧制、热处理)
冶炼安全(如钢铁、铝合金冶炼):
熔炉操作:禁止向高温熔炉(如电弧炉、感应炉)中投入潮湿物料(如带水的废钢)—— 水遇高温会瞬间汽化爆炸,导致熔渣飞溅;
熔体转运:用吊车吊运钢包、铝水包时,需确认吊钩与吊环匹配(无变形、裂纹),吊运路线下方禁止站人(设置警示区);
温度控制:热处理炉(如退火炉、淬火炉)的温度需严格按工艺执行(如钢件淬火温度超过奥氏体化温度上限,易导致材料过烧),炉温显示与实际温度偏差需≤±5℃(用热电偶校准)。
轧制 / 锻造安全:
工件加热:加热后的工件(如钢坯)表面温度可达 1000℃以上,需用专用工具(长柄夹钳)搬运,禁止徒手触碰;
冷却控制:水淬(如钢件淬火)时,工件放入水槽需缓慢(避免冷水剧烈沸腾导致蒸汽灼伤),且水槽周围设防滑垫(防止地面积水滑倒)。
2. 化学品使用安全(酸洗、电镀、热处理)
酸碱处理(如钢材酸洗除锈):
操作前:检查酸洗槽的防腐层(如 PVC、橡胶衬里)无破损(防止酸液泄漏),穿戴防化服(耐酸碱材质)、护目镜、防化手套(如丁腈手套,耐硫酸、盐酸);
操作中:向水中加酸(禁止向酸中加水,避免飞溅),工件放入 / 取出时用专用吊具(如尼龙绳,避免金属吊具腐蚀断裂);
应急处理:若酸液溅到皮肤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(至少 15 分钟),再涂弱碱性药膏(如碳酸氢钠软膏),严重时就医。
热处理化学品(如淬火油、渗碳剂):
淬火油:储油槽需远离明火(如熔炉),槽内加装油温报警器(超过 80℃报警,防止油液自燃),配备灭火器材(如干粉灭火器,禁止用水灭油火);
渗碳剂(如甲醇、丙酮):属易燃易爆品,储存量不超过当天用量,操作时禁止使用明火(如吸烟、动火作业),车间通风良好(每小时换气 10 次以上)。
3. 粉尘与气体防护(焊接、打磨、冶炼)
金属粉尘(如不锈钢打磨、铸铁加工):
除尘设备:打磨工位必须安装 “局部排风罩”(罩口距离工件≤30cm),粉尘经管道进入除尘器(如布袋除尘器,过滤效率≥99%),禁止无除尘设施作业;
健康防护:长期接触粉尘的人员(如打磨工)需定期体检(查肺部 CT,预防尘肺病),每 2 小时到通风区休息 10 分钟。
有害气体(如焊接烟气、冶炼废气):
焊接烟气(含锰、氧化铁):使用带烟尘净化器的焊枪(吸烟率≥90%),或车间安装顶吸式排风系统(每小时换气次数≥8 次);
冶炼废气(如铝合金熔炼的氟化氢):熔炉上方设集气罩,废气经处理(如碱液吸收塔)达标后排放(氟化氢浓度≤10mg/m³),操作人员需在上风向作业。
四、现场环境与应急管理(降低事故后果)
金属材料生产现场需通过 “环境规范” 和 “应急准备”,减少事故发生概率,降低事故影响。
1. 现场环境管理
通道与布局:
安全通道(宽度≥1.2m)必须畅通,禁止堆放工件、物料(如轧制后的钢卷、锻造毛坯);地面标识清晰(如 “行人通道”“叉车通道” 用黄线区分);
物料堆放:重物(如钢坯、金属板材)堆放高度≤1.5m(防止坍塌),且稳固(用垫块垫平,避免倾斜),与热源(如熔炉)保持安全距离(≥3m)。
消防与用电安全:
消防设施:车间内每 50㎡设 1 组灭火器(干粉、二氧化碳),消防栓保证 “有水、有压力”(每月检查),消防通道无遮挡;
用电安全:电缆无破损(避免被工件碾压),插座、开关防粉尘(如加装防尘盖),高温区域(如热处理车间)的电线需穿耐高温套管(耐 200℃以上)。
2. 应急处置准备
应急物资:
急救箱:配备烧伤膏、止血带、无菌敷料(针对烫伤、划伤),以及中和剂(如硼酸溶液用于碱灼伤,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酸灼伤);
应急工具:如液压剪(剪切变形的防护栏)、急救担架(转运受伤人员)、通讯设备(对讲机、应急电话,确保 24 小时畅通)。
应急演练:
定期演练(每季度 1 次):针对 “钢水泄漏”“淬火油起火”“机械伤害” 等场景,演练应急停机、人员疏散、伤员急救流程(如烫伤后 “冲 - 脱 - 泡 - 盖 - 送” 五步处理法);
明确职责:每个班组指定 “应急负责人”,熟悉应急流程,确保事故发生后 3 分钟内启动处置。
五、特殊环节:金属粉末生产额外注意事项(如 3D 打印金属粉)
金属粉末(如钛粉、铝合金粉)属于 “易燃易爆粉尘”,需额外管控:
设备接地:所有粉末处理设备(混合机、筛分机)必须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防止静电积累(静电火花易引燃粉末);
禁止敲击:清理粉末时用铜制工具(避免铁制工具敲击产生火花),禁止用压缩空气直接吹扫(防止粉尘飞扬形成爆炸云);
浓度控制:车间内金属粉尘浓度需低于爆炸下限(如钛粉爆炸下限为 40g/m³),安装粉尘浓度报警器(超标立即停机、排风)。

联系方式

  • 联系人:153-6287-6660/苏先生
  • 联系人:150-1583-8855/袁先生
  • 联系人:130-7670-7688/李先生
  • 电 话:0769-82102137
  • 备案号:粤ICP备2020111376号
  • 地 址:东莞市凤岗镇凤深大道280号107室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Copyright @ 2025 东莞市鑫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【后台管理】 访问量:
技术支持:【东莞网站建设】 【百度统计】 【BMAP】 【GMAP】